布局湖北 為中國汽車產業作貢獻——專訪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
2016-08-17
湖北日報訊 記者黃俊華 謝慧敏 張進
6年前,以18億美元收購歐洲著名車企沃爾沃,吉利集團成為全球汽車行業的焦點。
6年后,攜沃爾沃技術反哺之利,吉利集團加速布局中部,落子湖北。
8月5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湖北省長江經濟帶產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武漢市政府分別簽署合作協議。省委書記李鴻忠等當晚會見了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一行。近日,本報記者就此對李書福進行了專訪。
落子湖北 拓展國內市場
記者:作為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吉利集團布局湖北,主要看中什么?
李書福:近幾年,湖北經濟發展的總體態勢很好。特別是湖北各級黨委政府對招商引資工作非常重視,投資環境非常好。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產業第一、企業家老大”理念很有建設性,讓我們很受鼓舞。
黨中央作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部署是英明的,我們笨鳥先飛,戰略性調整較早,目前吉利公司的主要問題是產能不足,產品供不應求。我們要從技術端、質量端發力,不斷提高市場份額,把沒有競爭力的企業“擠”出去。過去我們開拓國外市場,主要面向發展中國家,但這些國家政局動蕩,經濟波動較大,我們吃了很多苦頭。今后,我們先要拓展國內市場,擴大家門口的市場份額,然后進入歐美市場。
攜手長江產業基金 布局汽車前沿技術
記者:此次簽約,吉利集團與湖北將在哪些領域加強合作?
李書福:簽約項目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一是聯手長江產業基金、上海沄柏投資公司共同發起設立并購基金,基金初期規模約40億元。計劃將國際先進的無人駕駛汽車、新能源汽車、汽車核心零部件等技術引入湖北,推動我國自主品牌汽車發展。
二是吉利集團旗下銘泰投資公司,將在武漢市黃陂區投資85億元,打造武漢賽車運動文化旅游小鎮。該項目將建設國際標準二級賽車場、賽車主題樂園、體驗式豪車展示銷售中心、賽車主題酒店等,填補中部地區沒有大型賽車場的空白。隨著汽車產業的發展,賽車運動將成為重要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潛力巨大。該項目落戶武漢,將推動湖北乃至華中地區賽車運動文化旅游產業發展。
汽車產業發展要重點解決三大問題
記者:近幾年,湖北汽車產業發展迅猛,武漢更是云集各大汽車品牌,正成為中國的汽車城。您作為中國汽車行業的領軍人物之一,對湖北發展汽車產業有何建議?
李書福:汽車產業競爭激烈,下一步建議瞄準三大問題,精準發力。
其一,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研發能力。自主研發能力不足直接影響到我國汽車工業健康持續發展,已成為制約汽車產業發展的最大障礙。我國汽車產業與國外企業合資多年,但自身研發水平還沒有跟上,根本原因在于缺乏有經驗、掌握先進技術的本土開發人才。吉利集團并購沃爾沃后,培養了大批中國自己的工程師,自主創新研發水平大大提升。隨著智能互聯技術發展,汽車將成為下一代移動智能終端。目前,沃爾沃引領智能互聯和自動駕駛的潮流,通過沃爾沃技術反哺,我們正加大這方面的研發投入,希望走到世界前列。
其二,進一步完善零部件供應體系。目前,我國汽車零部件工業仍比較薄弱,同步研發能力不強,供應體系不夠完善。而日韓、歐美等國家和地區早已建立了完備的汽車零部件供應體系。提升我國汽車產業市場競爭力特別是海外市場競爭力,必須加快本土汽車零部件生產供應體系建設步伐,否則就會越來越被動。但從目前情況看,除了自身規模、資金、技術與國外體系相比處于劣勢外,本土體系的建立完善還面臨著壁壘阻隔的窘境。很多整車企業在最初設計車型時,就與配套廠家進行同步研發,長期的技術合作、彼此之間的信任和相通的理念,使得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日益緊密,新的供應體系想要打破這種壁壘十分困難。要想改變現狀,我們必須更加重視產品的標準化、系列化、通用化,加大研發投入力度,特別是要高度重視薄弱環節的研發,積極面對全球采購、擇優采購的大環境,推動企業加強合作協調,面向更加廣闊的市場,主動尋求更多發展機會。
其三,進一步提高品牌形象。品牌是一種很實在的價值體現,本質是消費者對產品技術、產品質量、產品服務、用戶體驗的認可度和喜好度。不同的品牌,代表著不同的產品價值和市場定位。一個有影響力的品牌可以引領時代消費潮流。這幾年,我國的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大大提升,中國脊梁挺起來了,中國人的腰板硬起來了,中國的自主品牌也發展起來了。中國汽車品牌形象,也有了很大改變和提高,但給人的總體印象還是價格相對便宜,技術相對落后,質量不是很可靠,服務水平還不是非常令人滿意。與國外汽車同行相比,中國汽車工業自主品牌的整體實力還有一些差距。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鼓勵自主創新,大量培養人才。吉利要把汽車搞好、質量搞好、服務搞好,在全世界樹立中國品牌的良好形象,為提升中國汽車全球競爭力作一份貢獻。